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BAIS研究>课题内容

研究课题

THE STUDY BAIS
(五)企业歌曲,不是一次性娱乐消费

“升国旗,奏国歌”这是奥运会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由此可见,国歌是一个国家的听觉形象和尊严的象征。

返回列表



(五)企业歌曲,不是一次性娱乐消费


记者:升国旗,奏国歌”这是奥运会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由此可见,国歌是一个国家的听觉形象和尊严的象征。所以,当前企业大都会考虑创作一首自己的企业歌曲,作为企业尊严和声音形象来激励与凝聚广大员工。去年,国内唱片总公司为纪念建国60周年,隆重出版了《国内品牌之声》CD纪念珍藏版。其中全部作品都是您创作的企业歌曲,就此请您谈谈企业歌曲在当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意义。


高建华:企业歌曲并不是什么新的创举,早在二三十年代我国就有企业有自己的歌曲了。而《国内品牌之声》首次将企业歌曲这种音乐形式登上国家级音乐出版的殿堂,在国内尚属首次。这彰显了“品牌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实现。


就此,我谈两个问题供我们企业参考。第一,当今的企业歌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激励一把”的东西了。首先应该将企业歌曲提升到企业品牌声音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和考量其价值、功能和传播与使用;进而也就解决了对企业歌曲作品质量的鉴赏和评价标准的问题。第二是传播问题,如何解决企业歌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持续传播的问题很重要,现在很多的企业歌曲就是用于某次庆典或集会激情演唱一次,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这是对企业歌曲性质理解和认识上的匮乏,更是企业品牌文化资产的极大浪费。

——摘自《品牌,听觉传播时代来临了》——经历日报专访高建华。 (版权所有,抄转必究)



(六)企业歌曲征歌与投标

  

记者:很多企业为寻求一首好的企业歌曲,费尽周折,采取内部征集和面向社会的投标类“征歌”形式,但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请您就此谈谈。


高建华:从本质上讲,征集企业歌曲是一种市场购买行为,更准确说是定制购买行为。法律上称为委托创作。企业作为购买方,首先要了解这种无形产品的生产(创作)和购买与有形产品的不同特性和规律。企业应该用99%的精力来前期考察和鉴选这个无形产品生产者(作曲者)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购买双方相互充分了解和情感认同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对未来这个无形产品的“样子”和期望值,达成高度的统一和共识。


这极大地关系到企业对未来“产品”的满意度问题。因为,这是“定制性的无形产品”,之前无样可循,同时对音乐的鉴赏与感受力是见仁见智的。余下的1%,即可获得作曲家在尊重和感动下100%的全情投入创作。任何一位专业作曲者,技术上都不会存在问题,而能否创作出一首优秀的企业歌曲,其差别在于作曲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与了解的“内功”深浅,如企业文化导向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对企业特定人群的情感符号的宏观理解与微观技术诠释的不同等等,其作品质量差别就很大了。就上述而言,企业如能正确地选择作曲合作者,此次购买就已成功了80%以上了。



再谈谈关于企业歌曲投标类征歌形式。企业的主观想法无可厚非:普遍选拔,择优录取。但其结果不尽人意,到头来损失的是宝贵的时间甚至是信心(这当然不包括某些以征歌形式为品牌炒作的动机不良企业)。因此我不大赞同征歌的做法。因为,效果不好。


原因有二,其一是企业歌曲为定制性的“身心”产品,这种定制需要作曲者对企业的“身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情感共鸣下的感动,这也是音乐创作灵感的根本来源。而征歌仅凭“征歌启事”上对企业的“皮毛”简介,作曲者无以感动,又何来妙曲呢?。


其二是,从市场角度,此类所谓的投标缺乏法律意义上双方的责权公平性约束。因而,有影响力的专业作曲家往往不会参与此类活动,而非专业作曲者又难以达到企业的期望值。同时在这种购买行为中,还有另一个普遍而敏感的话题,就是价格。一些企业对创作一首企业歌曲的价格几乎完全没有概念。对此,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货比三家。这实属“艺术无价”的范畴,见仁见智了。但就市场本质而言,任何产品的买卖,所谓物美价廉其实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摘自《品牌,听觉传播时代来临了》——经历日报专访高建华。 (版权所有,抄转必究)




上一篇(三)企业和老板永远的“痛”返回列表下一篇:(七)企业歌曲中“尊重与感动”